共筑基层治理新未来

来源:e星体育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2-07 08:23:24 点击:1次

  随着年底的悄然临近,各类检查、考核如雨后春笋般纷至沓来,它们不仅是对各单位一年辛勤耕耘的全面检验,更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深度考量。在这片繁忙的景象背后,我们正真看到的不仅是基层工作者忙碌的身影,更是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次深刻探讨。

  年底的检查考核,如同一面镜子,既映照出单位的工作成果,也折射出基层治理的种种现状。这些繁琐的报表、复杂的材料和频繁的迎检准备,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能够反映单位的工作成效,但若过度追求形式化、表面化,便容易陷入事务主义的漩涡。事务主义,这个看似注重细节实则忽视本质的“怪圈”,正在悄然侵蚀着基层治理的活力与创造力。在这种思维模式下,我们可能会为了迎检而迎检,为了考核而考核,从而忽略了基层工作的实际的需求和干部群众的真实感受,这无疑是对基层治理资源的极大浪费。

  面对这一现状,“基层减负”成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。这一政策的出台,旨在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会议、文件、报表等,为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,让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服务群众、推动发展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这一政策却面临着诸多挑战。部分上级部门在布置任务时,仍然习惯于层层加码、事事留痕,导致基层负担并未得到有效减轻;而一些基层干部在应对检查考核时,也往往选择“”的应对策略,以应对上级的检查和问责。这种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”的现象,不仅未能实现“基层减负”的初衷,反而加剧了基层治理的困境。

  要真正落实“基层减负”政策,就必须跳出事务主义的束缚,从更高层面审视和推动这一工作。具体而言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
  优化考核体系: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是首要任务。这一体系应注重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,减少不必要的形式化考核。同时,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,让真正干事创业的干部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,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持续改进。

  加强上下联动:上级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持,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。同时,基层也应积极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,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。这种双向沟通机制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,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,从而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协同发展。

  强化监督问责: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是保障“基层减负”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。要对在检查考核中发现的、官僚主义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,绝不姑息迁就。同时,要加强对基层减负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,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基层干部和群众。通过这种严格的监督问责机制,可以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规范化、制度化发展。

  提升干部素质: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。要通过培训、交流等方式,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。让干部更加熟悉基层工作特点和群众需求,从而更好地服务群众、推动发展。同时,要注重培养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鼓励他们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勇于探索、敢于创新。

  年底的检查考核是对我们全年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和评价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既要注重形式上的规范和完备,更要关注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。只有跳出事务主义的束缚,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审视“基层减负”这一重要议题,我们才能真正为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,让他们能更专注于服务群众、推动发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上一篇:迎检给底层带来的压力有时乃至逾越了本职工作!
下一篇:干部年轻化中的“镀金干部”:基层工作生态的潜在破坏者